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资讯分类
/
/
/
水利要闻 | 绿色发展 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水利要闻 | 绿色发展 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 分类:行业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1-25 10:0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的污染防治攻坚战,迎来了决胜之年。‘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如是说。 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改善势头。1—12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0%,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3.4%,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6%,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为了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力有序推进。 “2020年底,北京迎来了有PM2.5记录以来首个连续超过40天的优良天,被称为‘北京蓝’。” “为守护一泓碧水,福建省三明市加强对武陵溪流域监管,确保所有企业都做到达标排放。” “辽宁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389个地块纳入全国污染地块管理系统,实现协同管理。” “2020年1月,《河北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出台,河北坚持统筹‘油、路、车’治理,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机动车全防全控环境监管制度。”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医疗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 这些仅是2020年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个缩影。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表示,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我国对外承诺的碳排放强度2020年目标提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目标如期高质量实现。“环境治理好了,腾出更多生态环境容量,通过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实了、成色更足了、质量更高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说。“两山”理念指引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复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经济发展该何去何从?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一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复苏。 在地处沙漠边缘的新疆阿勒泰,以沙为媒加快沙海播绿步伐,依靠种植“黄金小果”沙棘,昔日“穷荒绝漠鸟不飞”的不毛之地,今朝黄龙伏地,生机勃发。沙棘产业已让2.5万人从中受益,辐射和间接带动5万余人实现就业,全地区的沙棘总产值达2.7亿元。 在青海共和县塔拉滩光伏产业园内,一片片光伏电板下长满了茂盛的青草,羊群在光伏电板下悠闲吃草。共和县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先导,大规模发展光伏清洁能源,既解决了生产生活用能问题,又让村民们在光伏园区放羊获得可观收益,百姓的生活更加有盼头。 在老区福建南平,顺昌县立足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创新推出“一元碳汇”机制。依托专业技术团队精准测算出杉木、马尾松、阔叶树、毛竹等树种的碳汇量,并上线销售。一年来,“一元碳汇”为全县90户贫困户增收30多万元。 在云南抚仙湖畔,为使山湖同保、水湖共治、产湖俱兴、城湖相融、人湖和谐,澄江市探索生态型产业发展。实施抚仙湖径流区耕地休耕轮作和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打造绿色烤烟基地2万亩,发展高原特色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和旅游艺术衍生品制造加工业,一二三产业和谐发展。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不只是新疆、青海、福建、云南,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成“金山银山”的梦想已照进现实。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触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为全球共谋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从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到气候雄心峰会,中国接连宣布的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彰显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雄心和决心。“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擘画绿色发展新蓝图,中国经济绿色复苏再次步入快车道。 推动大江大河高质量发展惠泽人民 大江大河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河湖水资源、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完整性,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条横贯东西的水运大动脉,货运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以占全国约1/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近1/2的GDP。“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绘就。 往日“水质富营养化严重”的江西鄱阳湖,如今波光潋滟、芦苇摇曳;昔日“化工围江”的湖北宜昌,如今水美景美、江豚逐浪;曾经“码头工厂密布”的江苏南通,新建的生态绿色廊道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至11月,长江流域优良断面比例提升至96.3%。2020年首次实现消除劣Ⅴ类水体,长江流域水质发生了显著变化。 2020年,我国长江干流岸线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涉嫌违法违规的2441个项目,已完成清理整治2414个,整改完成率为98.9%,共腾退长江岸线158公里,完成滩岸复绿1213万平方米。长江干流河道更加畅通,岸线面貌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有效修复,取得了显著的防洪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长江保护法来了!”2020年12月26日,作为一部保护长江全流域生态系统,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专门法和特别法,长江保护法正式出台,促进长江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的多元共治大幕拉开。 九曲黄河,大国命脉。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孕育了中华文明。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0年黄河流域沿线城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在位于黄土高原的陕西,大力实施的水土保持大治理,让荒山荒沟由“黄”变“绿”;在祖国西北内陆宁夏,率先开展的水权有偿转换和水权交易,不仅解决了工业发展用水指标短缺问题,还使水权交易资金反哺农业振兴;在河西走廊东部的甘肃武威,创新探索的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生态和经济结构体系,以水定产倒逼产业转型,实现了节水与农民增收双赢…… 从长江到黄河,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已经开启。生机勃勃的长江经济带、旧貌换新颜的黄河流域,正崛起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4亿人民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更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2020年,上下同心、干群同力,中国已汇聚出强大的“绿色合力”。迈入“十四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守护碧水蓝天成为全民共识,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的梦想定会离每一个中国人越来越近。

水利要闻 | 绿色发展 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概要描述】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的污染防治攻坚战,迎来了决胜之年。‘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如是说。 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改善势头。1—12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0%,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3.4%,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6%,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为了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力有序推进。 “2020年底,北京迎来了有PM2.5记录以来首个连续超过40天的优良天,被称为‘北京蓝’。” “为守护一泓碧水,福建省三明市加强对武陵溪流域监管,确保所有企业都做到达标排放。” “辽宁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389个地块纳入全国污染地块管理系统,实现协同管理。” “2020年1月,《河北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出台,河北坚持统筹‘油、路、车’治理,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机动车全防全控环境监管制度。”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医疗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 这些仅是2020年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个缩影。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表示,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我国对外承诺的碳排放强度2020年目标提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目标如期高质量实现。“环境治理好了,腾出更多生态环境容量,通过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实了、成色更足了、质量更高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说。“两山”理念指引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复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经济发展该何去何从?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一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复苏。 在地处沙漠边缘的新疆阿勒泰,以沙为媒加快沙海播绿步伐,依靠种植“黄金小果”沙棘,昔日“穷荒绝漠鸟不飞”的不毛之地,今朝黄龙伏地,生机勃发。沙棘产业已让2.5万人从中受益,辐射和间接带动5万余人实现就业,全地区的沙棘总产值达2.7亿元。 在青海共和县塔拉滩光伏产业园内,一片片光伏电板下长满了茂盛的青草,羊群在光伏电板下悠闲吃草。共和县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先导,大规模发展光伏清洁能源,既解决了生产生活用能问题,又让村民们在光伏园区放羊获得可观收益,百姓的生活更加有盼头。 在老区福建南平,顺昌县立足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创新推出“一元碳汇”机制。依托专业技术团队精准测算出杉木、马尾松、阔叶树、毛竹等树种的碳汇量,并上线销售。一年来,“一元碳汇”为全县90户贫困户增收30多万元。 在云南抚仙湖畔,为使山湖同保、水湖共治、产湖俱兴、城湖相融、人湖和谐,澄江市探索生态型产业发展。实施抚仙湖径流区耕地休耕轮作和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打造绿色烤烟基地2万亩,发展高原特色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和旅游艺术衍生品制造加工业,一二三产业和谐发展。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不只是新疆、青海、福建、云南,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成“金山银山”的梦想已照进现实。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触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为全球共谋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从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到气候雄心峰会,中国接连宣布的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彰显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雄心和决心。“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擘画绿色发展新蓝图,中国经济绿色复苏再次步入快车道。 推动大江大河高质量发展惠泽人民 大江大河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河湖水资源、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完整性,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条横贯东西的水运大动脉,货运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以占全国约1/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近1/2的GDP。“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绘就。 往日“水质富营养化严重”的江西鄱阳湖,如今波光潋滟、芦苇摇曳;昔日“化工围江”的湖北宜昌,如今水美景美、江豚逐浪;曾经“码头工厂密布”的江苏南通,新建的生态绿色廊道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至11月,长江流域优良断面比例提升至96.3%。2020年首次实现消除劣Ⅴ类水体,长江流域水质发生了显著变化。 2020年,我国长江干流岸线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涉嫌违法违规的2441个项目,已完成清理整治2414个,整改完成率为98.9%,共腾退长江岸线158公里,完成滩岸复绿1213万平方米。长江干流河道更加畅通,岸线面貌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有效修复,取得了显著的防洪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长江保护法来了!”2020年12月26日,作为一部保护长江全流域生态系统,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专门法和特别法,长江保护法正式出台,促进长江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的多元共治大幕拉开。 九曲黄河,大国命脉。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孕育了中华文明。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0年黄河流域沿线城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在位于黄土高原的陕西,大力实施的水土保持大治理,让荒山荒沟由“黄”变“绿”;在祖国西北内陆宁夏,率先开展的水权有偿转换和水权交易,不仅解决了工业发展用水指标短缺问题,还使水权交易资金反哺农业振兴;在河西走廊东部的甘肃武威,创新探索的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生态和经济结构体系,以水定产倒逼产业转型,实现了节水与农民增收双赢…… 从长江到黄河,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已经开启。生机勃勃的长江经济带、旧貌换新颜的黄河流域,正崛起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4亿人民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更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2020年,上下同心、干群同力,中国已汇聚出强大的“绿色合力”。迈入“十四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守护碧水蓝天成为全民共识,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的梦想定会离每一个中国人越来越近。

  • 分类:行业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1-25 10:07
  • 访问量:
详情

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的污染防治攻坚战,迎来了决胜之年。‘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如是说。

  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改善势头。1—12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0%,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3.4%,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6%,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为了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力有序推进。

  “2020年底,北京迎来了有PM2.5记录以来首个连续超过40天的优良天,被称为‘北京蓝’。”

  “为守护一泓碧水,福建省三明市加强对武陵溪流域监管,确保所有企业都做到达标排放。”

  “辽宁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389个地块纳入全国污染地块管理系统,实现协同管理。”

  “2020年1月,《河北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出台,河北坚持统筹‘油、路、车’治理,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机动车全防全控环境监管制度。”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医疗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

  这些仅是2020年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个缩影。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表示,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我国对外承诺的碳排放强度2020年目标提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目标如期高质量实现。“环境治理好了,腾出更多生态环境容量,通过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实了、成色更足了、质量更高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说。

“两山”理念指引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复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经济发展该何去何从?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一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复苏。

  在地处沙漠边缘的新疆阿勒泰,以沙为媒加快沙海播绿步伐,依靠种植“黄金小果”沙棘,昔日“穷荒绝漠鸟不飞”的不毛之地,今朝黄龙伏地,生机勃发。沙棘产业已让2.5万人从中受益,辐射和间接带动5万余人实现就业,全地区的沙棘总产值达2.7亿元。

  在青海共和县塔拉滩光伏产业园内,一片片光伏电板下长满了茂盛的青草,羊群在光伏电板下悠闲吃草。共和县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先导,大规模发展光伏清洁能源,既解决了生产生活用能问题,又让村民们在光伏园区放羊获得可观收益,百姓的生活更加有盼头。

  在老区福建南平,顺昌县立足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创新推出“一元碳汇”机制。依托专业技术团队精准测算出杉木、马尾松、阔叶树、毛竹等树种的碳汇量,并上线销售。一年来,“一元碳汇”为全县90户贫困户增收30多万元。

  在云南抚仙湖畔,为使山湖同保、水湖共治、产湖俱兴、城湖相融、人湖和谐,澄江市探索生态型产业发展。实施抚仙湖径流区耕地休耕轮作和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打造绿色烤烟基地2万亩,发展高原特色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和旅游艺术衍生品制造加工业,一二三产业和谐发展。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不只是新疆、青海、福建、云南,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成“金山银山”的梦想已照进现实。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触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为全球共谋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从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到气候雄心峰会,中国接连宣布的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彰显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雄心和决心。“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擘画绿色发展新蓝图,中国经济绿色复苏再次步入快车道。

 

推动大江大河高质量发展 惠泽人民

  大江大河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河湖水资源、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完整性,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条横贯东西的水运大动脉,货运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以占全国约1/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近1/2的GDP。“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绘就。

  往日“水质富营养化严重”的江西鄱阳湖,如今波光潋滟、芦苇摇曳;昔日“化工围江”的湖北宜昌,如今水美景美、江豚逐浪;曾经“码头工厂密布”的江苏南通,新建的生态绿色廊道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至11月,长江流域优良断面比例提升至96.3%。2020年首次实现消除劣Ⅴ类水体,长江流域水质发生了显著变化。

  2020年,我国长江干流岸线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涉嫌违法违规的2441个项目,已完成清理整治2414个,整改完成率为98.9%,共腾退长江岸线158公里,完成滩岸复绿1213万平方米。长江干流河道更加畅通,岸线面貌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有效修复,取得了显著的防洪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长江保护法来了!”2020年12月26日,作为一部保护长江全流域生态系统,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专门法和特别法,长江保护法正式出台,促进长江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的多元共治大幕拉开。

  九曲黄河,大国命脉。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孕育了中华文明。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0年黄河流域沿线城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在位于黄土高原的陕西,大力实施的水土保持大治理,让荒山荒沟由“黄”变“绿”;在祖国西北内陆宁夏,率先开展的水权有偿转换和水权交易,不仅解决了工业发展用水指标短缺问题,还使水权交易资金反哺农业振兴;在河西走廊东部的甘肃武威,创新探索的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生态和经济结构体系,以水定产倒逼产业转型,实现了节水与农民增收双赢……

  从长江到黄河,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已经开启。生机勃勃的长江经济带、旧貌换新颜的黄河流域,正崛起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4亿人民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更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2020年,上下同心、干群同力,中国已汇聚出强大的“绿色合力”。迈入“十四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守护碧水蓝天成为全民共识,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的梦想定会离每一个中国人越来越近。

推荐新闻

RECOMMEND NEWS

2023
12-25
小黑点

力地液压董事长朱明礼捧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奖牌

力地液压董事长朱明礼捧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奖牌
查看详情
2023
12-25
小黑点

周一松当选东西湖区科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武汉力地液压总经理周一松当选东西湖区科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查看详情
2023
11-17
小黑点

武汉力地液压与武汉科技大学联合设立“抱朴众”奖助学金

          11月15日,武汉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盛建龙、武汉力地液压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明礼,共同见证“抱朴众-力地液压”奖助学金捐赠揭牌仪式,盛建龙为力地液压颁发捐赠证书。
查看详情
2023
09-18
小黑点

寻访大国重器 探究液压奥秘

寻访大国重器  探究液压奥秘 —— 2023全国科普日长虹中学高中生走进力地液压 9月14日下午,为响应全国科普日相关文件精神号召,武汉力地液压设备有限公司、湖北晨赫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平安达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武汉宜昌商会联合举办“寻访大国重器·探究液压奥秘”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特邀长虹中学部分师生参加。
查看详情
2023
04-26
小黑点

武汉力地液压举办水利水电液压启闭机维护维修技术交流会

武汉力地液压举办水利水电液压启闭机维护维修技术交流会      力顶千吨,大国重器。液压启闭机犹如一个巨型的千斤顶,安装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泄洪、通航或发电等关键部位,在闸门启闭、升降船只、机组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启闭机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安全。     4月20至23日,全国水利水电工程液压启闭机维护维修技术交流会在武汉举行,设计制造液压启闭机的专业厂家武汉力地液压设备有限公司,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的知名专家教授,以及中铁建投山东小清河开发有限公司、国投甘肃小三峡发电有限公司等全国20多家著名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师,围绕液压启闭机的维修维保开展专题讲座和技术交流,赴武汉力地液压公司车间参观生产工艺,到长阳清江隔河岩水电站现场观摩交流维保技术。       活动现场,东西湖区科协主席陈文胜对区经济和科创情况做了相关介绍,他表示区科协是区科技工作者之家,将积极搭建人才交流桥梁,搭建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平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干货满满。     “各界专家分享交流经验,将很大程度上解决水利工程液压启闭机运行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对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有很重要的意义。”水利部金属结构质检中心机电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耿红磊在讲授《水工金属结构全生命周期检测与监测技术》后表示,希望活动能延续下去,对水利工程液压启闭机安全运行做出保障和支撑。       专家讲授内容丰富,涵盖液压启闭机的制造技术、故障诊断和排查、维修按照控制、大修管理、远程诊断等。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武汉力地科技副总傅连东讲授《比例技术在液压启闭机中的应用》;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武汉力地特聘喷涂专家程旭东讲授《热喷涂陶瓷涂层在液压油缸活塞杆及水工机械上的应用》;武汉大学副教授、武汉力地特聘机械专家陈东讲授《液压设备故障诊断》。武汉力地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科协主席周一松讲授《液压启闭机使用常见故障与排查》;武汉力地副总经理、工程师张昌忠讲授《液压启闭机维修安装业务控制流程》;武汉力地市场部经理、一级建造师李恒讲授《液压启闭机大修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武汉力地电气工程师石磊讲授《液压启闭机电控系统PLC远程故障诊断与排查》。       花园式厂房、整洁的车间,给全国各地水利水电站的工程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立于2005年的武汉力地液压设备有限公司一直专业从事机电液成套液压设备设计和制造,荣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北省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培育企业”,是水利水电超大型液压启闭机事中事后审核合格单位,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船舶、石油及海洋工程等领域。       武汉力地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科协主席周一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希望通过活动加强业主设计院、使用单位和设备厂家的交流互动,推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为客户提供全周期安全可靠的产品及服务。” 4月22日,与会人员驱车来到长阳清江隔河岩水电站,举办液压启闭机维修现场交流。对于面临哪些共性的问题,如何去解决,制造厂家如何在维修维保中发挥优势,积极展开深入探讨。         武汉力地液压董事长朱明礼表示,公司将坚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实施兼收并蓄、持续改进的精细化管理,先进技术和优质服务双引领,设计制造和维修维保双驱动,为水利水电的大型和超大型液压启闭机贡献力量。 【编辑:冀杰】
查看详情
2023
01-20
小黑点

感谢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对力地液压的肯定与支持!

佳节将至收喜讯,万里苏丹传佳音。 客户口碑赛金杯,品质铸就力地魂。 感谢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对力地液压的肯定与支持!
查看详情

信息发送SAUNDERS

WRITE A MESSAGE TO US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

电话:027-5024 2895
邮箱:whld2005@163.com
地址:武汉市东西湖区长青办事处团结街238号